格圖利奧·巴爾加斯基金會
Funda??o Getulio Vargas (FGV)
最近收到不少私信問G.B.基金會MBA項目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講。這個項目全稱是格圖利奧·巴爾加斯基金會國際工商管理碩士,坐標南美洲,主打線上+線下混合制教學。別看名字繞口,申請條件倒沒想象中那么玄乎。
一、申請門檻高不高?
1. 學歷卡得不算死,全日制本科或自考本科都能報,但專科畢業得有5年管理崗經驗。有個朋友自考本科做酒店主管,去年照樣申請成功了
2. 工作經驗看質量,3年正式工作經歷是硬指標,重點看崗位職責而不是單位名氣。快遞站負責人和銀行經理的工作證明同樣有效
3. 語言要求靈活,雅思6.0或托業785都行,實在沒成績的可以參加校方面試,但得提前預約模擬測試
二、學費到底值不值?
今年最新報價是$18,900,折合人民幣約13.7萬(按當前匯率)。這個價格包含,
12門核心課程教材費
3次南美校區集中授課(含住宿)
論文指導費
校友會終身會員資格
但要特別注意的隱形消費,
? 簽證辦理費約2000元
? 國際差旅每次約1.2萬
? 認證材料翻譯費每份800元
三、過來人經驗之談
建議2月前準備好這三樣,工作證明要找人力蓋章+留經辦人電話;推薦信別光找領導,合作方負責人寫的更出彩;個人陳述要具體到"帶過8人團隊完成某項目",千萬別寫假大空的套話。
最后說句大實話,這個項目適合想拿正規學歷又不想脫產的人,但指望靠它直接升職加薪的,建議先了解單位的具體晉升政策。
G.B.基金會MBA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
《G.B.基金會MBA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,真實數據告訴你值不值得讀》
最近不少朋友私信問我,“G.B.基金會的MBA到底咋樣?畢業了能找到好工作嗎?”剛好他們剛發布了最新的就業調查報告,我仔細扒了數據,結合身邊讀過的人的真實反饋,和大家嘮點實在的。
一、就業率到底高不高?直接上硬核數據
根據報告顯示,近三年G.B.基金會MBA畢業生的首次就業率穩定在92%以上,其中85%的人在畢業3個月內拿到offer。更狠的是,有超過60%的畢業生通過學校推薦或校友資源直接內推進了面試,這可比海投簡歷靠譜多了。
舉個例子,去年畢業的小王,原本在傳統制造業干了5年,讀完MBA后通過導師推薦,跳槽到一家新能源企業做戰略管理,薪資直接翻倍。他說,“學校合作的企業資源確實硬,很多崗位根本沒對外招過人。”
二、都去了哪些行業?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樣
很多人覺得MBA就是去金融、咨詢行業卷,但數據有點反常識,
科技與互聯網成了最大贏家,占38%(包括人工智能、新能源車等領域);
醫療與健康產業緊隨其后,占25%;
傳統熱門領域如金融、咨詢合計不到30%。
為啥會這樣?一位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透露,“現在企業更看重‘行業交叉經驗’,比如有醫療背景的人學管理,去醫藥公司做數字化轉型,比純金融出身的人吃香。”
三、薪資水平,別光看平均數,關鍵看漲幅
報告里寫的平均年薪28萬,但別被這數忽悠了!重點得看“薪資漲幅”,
工作3年內的職場新人,讀完后薪資平均增長80%;
工作5年以上的老職場人,漲幅普遍在40%-60%,但職位提升明顯(比如從部門經理到總監)。
不過也有例外。我認識的一個姐姐,之前在外企做HR,讀完MBA轉行做跨境電商自主創業,現在年入七位數。她說,“MBA教的資源整合和數據分析,比單純打工劃算多了。”
四、企業到底認不認這個學歷?
為了搞清真相,我托人問了10家合作企業的HR,個人覺得出兩點,
1. 中小企業更看重實戰能力,“我們不管你是哪兒的MBA,入職先看項目經驗,但G.B.的學生普遍能快速上手。”(某消費品公司HR原話)
2. 大廠卡學歷門檻時有用,尤其是國企和跨國企業,名校MBA確實是簡歷加分項,但最終還得靠業務能力說話。
五、哪些人適合讀?過來人的大實話
想轉行跨界的,比如從技術崗轉管理,從傳統行業跳槽風口行業;
職場卡在瓶頸期的,工作5年以上,升職缺學歷背書;
自家有生意要接班的,系統學管理框架,比摸黑實戰少走彎路。
但如果你指望讀個MBA就能年薪百萬,勸你冷靜。用一位畢業生的話說,“它就是個加速器,不是阿拉丁神燈。關鍵還得看你自己之前攢了多少經驗,以及能不能把學的東西用明白了。”
最后附上兩個避坑建議,
1. 如果單純為了混圈子,不如直接去混社群的飯局;
2. 課程強度大,996工作黨慎選,容易兩頭崩。
以上就是關于G.B.基金會MBA就業情況的干貨,數據來自官方報告和真實案例。如果你還在猶豫,不妨對照自己的職業規劃,掂量下這筆投資劃不劃算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科茲明斯基大學MBA之旅解析專業優勢,申請攻略,費用概況及必修課程揭秘
拉曼·魯爾大學MBA大曝光,申請攻略與費用(了解拉曼·魯爾大學MBA的申請和費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