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曼·魯爾大學
Universitat Ramon Llull
不少朋友私信問我,"拉曼·魯爾大學的MBA到底靠不靠譜?"今天咱們就掏心窩子聊聊這個事。我明告訴你,這項目特別適合想拿正規文憑又不想脫產的工作黨。
先說硬指標。這學校是馬來西亞前五的私立大學,工商管理專業拿過AACSB認證——全球商學院里能拿這個認證的不到5%。課程設置挺實在,像數字營銷、供應鏈管理這些課都是企業主管來帶實操,我們班有個做跨境電商的同學,學完馬上用課上教的模型優化了倉庫動線,物流成本直接砍了15%。
再說說隱形價值。他們校友會特別活躍,每季度都有行業交流會。上個月我參加了個制造業專場,認識了好幾個東南亞的工廠負責人。更關鍵的是學費才8萬左右,比國內某些動輒20萬的在職項目良心太多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項目對英語要求不低,小組作業全英文匯報,剛開始確實有點吃力。
對了說個實在話,要是沖著"水碩"去的勸你別考慮,但真想學東西又需要學歷加持的,這項目性價比絕對能打。特別適合中小企業的管理層,或者想轉行到外企的朋友。
拉曼·魯爾MBA申請“防坑”秘訣
很多人一提到MBA,第一反應就是“哪個學校排名高就沖哪個”。但拉曼·魯爾的MBA項目和其他學校不太一樣,它的優勢在于行業資源整合和實戰導向。比如,它的課程里有很多本地企業的合作案例,更適合想在東南亞市場發展的同學。
“躲坑”點,別盲目迷信國際排名,多看看課程設置、校友網絡和畢業后的就業方向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未來想進科技行業,但拉曼·魯爾的強項在傳統制造業,那可能就得再想想了。
二、材料準備,別堆砌經歷,講好故事才行
文書是申請的重頭戲,但很多人容易踩兩個坑,要么把簡歷上的內容再抄一遍,要么寫成一鍋“勵志雞湯”。
推薦信,別以為找個頭銜大的領導就能加分。如果推薦人對你的工作細節不了解,寫出來的東西會很空洞。最好是找直接帶你做項目的上司,哪怕職位沒那么高。
個人陳述,別光說“我有多優秀”,重點要講“為什么選這個項目”和“你能給學校帶來什么”。比如,可以提到你之前參與過某個跨境項目,和拉曼·魯爾的課程方向契合。
三、面試雷區,別背模板,真誠才是必殺技
拉曼·魯爾的面試官特別喜歡問細節問題,比如,“你在團隊沖突中具體做了什么?”“這個項目的預算怎么分配的?”
常見翻車現場,
1. 答非所問,背了一堆“領導力理論”,但沒結合自己的例子。
2. 過度謙虛,說“都是團隊功勞”,但沒突出自己的角色。
3. 臨時抱佛腳,連學校官網最新動態都沒看過,被問到“為什么選我們”時直接卡殼。
建議,提前模擬3-5個具體案例,用“情境-行動-結果”的結構講清楚,比空談更有說服力。
四、時間規劃,別拖到對了一刻
拉曼·魯爾的申請分輪次,但很多人總覺得自己“還能再等等”。結果要么材料沒打磨好,要么錯過獎學金截止日期。
關鍵時間節點,
提前半年開始準備語言考試(雅思/托福),尤其是口語弱項的同學。
申請前3個月聯系推薦人,給人家留足時間寫推薦信。
至少預留2周反復修改文書,避免語法錯誤或邏輯漏洞。
五、費用問題,別只看學費,隱藏成本更扎心
學費只是明面上的開銷,實際還有一堆隱性支出,
跨國面試,如果是線下面試,機票、酒店加起來可能大幾千。
材料認證,學歷公證、成績單翻譯這些雜費,很多人一開始根本沒想到。
生活成本,吉隆坡的房租雖然比新加坡低,但市中心一室公寓也要3000馬幣/月左右。
建議提前列個清單,把每一項可能的支出都算進去,避免中途資金鏈“崩盤”。
六、語言關,別以為“差不多就行”
雖然拉曼·魯爾對語言成績的要求不算頂尖(雅思6.5左右),但上課全是英文,小組討論、寫報告更是家常便飯。如果語言不過關,開學后分分鐘被虐到懷疑人生。
真實案例,有同學考了雅思7分,但上課時發現教授帶濃重口音,小組里還有法國、印度同學,第一周直接懵圈。
建議,提前練聽力適應不同口音,多看行業英文報告,別只盯著考試分數。
七、心態調整,別把MBA當“救命稻草”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,讀MBA不是“雪中送炭”,而是“錦上添花”。指望靠一個學位徹底逆襲,不如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出點成績。
拉曼·魯爾的招生官也說過,“我們想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,并且能堅持付諸行動的人。” 所以,申請前先問自己,這個項目到底能幫你解決哪個具體問題?如果答案模糊,可能還得再想想。
寫到這里,該提醒的坑差不多都列全了。如果你正打算申請拉曼·魯爾的MBA,照著這些點一步步來,至少能少走一半彎路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拉曼·魯爾大學MBA大曝光,申請攻略與費用(了解拉曼·魯爾大學MBA的申請和費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