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魯天主大學
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
收到很多私信問秘魯天主大學的MBA項目,今天就用大白話給大家嘮嘮。先說說基本情況,這學校在秘魯排名前三,商科是王牌專業。他們的MBA分英語和西班牙語兩種授課,對語言有一定要求,但不用怕,雅思6.0就能申。
課程設置挺有意思的,除了常規的管理課,還有拉美市場專題。比如他們有個"安第斯經濟圈商業實踐"的課,這在其他國家的MBA里很少見。老師都是實戰派,有個教授以前在秘魯央行當過顧問,上課直接拿真實經濟數據當案例。
學費方面,折合人民幣大概18-20萬,跟國內某些中外合辦項目差不多。但要注意生活費,利馬物價跟國內二線城市差不多,租房每月2000左右能搞定。畢業難度中等,按時交作業+論文答辯就能過,學校不會故意卡人。
特別適合三類人,①在拉美有業務的打工人 ②想低成本留學的 ③需要快速拿正規學歷的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個學歷回國做留服認證沒問題,但企業認不認要看具體情況。建議提前打聽下目標公司的要求。
還出了個新政策,2024年入學的可以選線上+線下混合制。這對在職的人來說方便多了,前期網課打基礎,說一千,道一萬去秘魯待3個月就行,省時又省錢。
南美洲MBA項目“防坑”攻略
想在南美洲讀MBA?這片大陸的教育資源豐富,文化多元,但選項目時稍不注意就容易踩坑。今天咱們就聊點實在的,從學費、課程質量到生活細節,手把手教你避開那些“隱形雷區”。
一、別光看排名,這些學校性價比更高
很多人一提到選校就盯著國際排名,其實南美洲不少本地強校在區域內認可度極高,但排名未必靠前。比如巴西的圣保羅大學(USP)商學院,學費不到歐美同類項目的三分之一,但師資和本地企業資源扎實,尤其適合想深耕拉美市場的同學。
阿根廷的IAE商學院也是“低調實力派”,課程側重實踐,經常安排學生參與當地企業的真實項目。建議多查查本地企業招聘偏好——有些公司甚至點名招特定學校的畢業生。
二、學費低≠總成本低,這些開銷容易被忽略
南美洲部分國家匯率波動大,比如阿根廷比索,年初和年末的學費換算成美元可能差出一倍。最好選擇學費直接用美元結算的項目,或者提前鎖定匯率。
生活成本也要細算,巴西里約、圣保羅的房租堪比歐洲小城,而哥倫比亞的麥德林、秘魯的利馬物價就親民不少。一個小技巧——聯系在讀學生問真實開銷,論壇里那些“月均500美元”的攻略,可能沒算上周末聚會和短途旅行。
三、語言關不是“能溝通”就行
西語或葡語水平直接決定課堂體驗。有的學校宣傳“英語授課”,但小組討論時本地同學一激動就切換成母語,你只能干瞪眼。建議,
1. 入學前至少學到B2水平,別信“來了自然就會”這種話;
2. 選課避開“拉美經濟政策”這類高度本土化的課程,除非你政治歷史知識儲備足夠;
3. 提前練好商務用語,比如巴西人談合作時喜歡先聊家庭,直奔主題反而顯得失禮。
四、實習機會可能比你想的更難搞
別以為“靠近亞馬遜總部”就能輕松進大廠。巴西的實習簽證手續繁瑣,很多公司更傾向本地學生。智利的情況稍好,但競爭激烈——一個TIP,多參加行業交流會,南美洲人更看重面對面建立的關系。
秘魯的利馬和哥倫比亞的波哥大有不少初創企業,對國際生包容度高,但薪資可能只有大公司的60%。如果打算長期留下,這些經歷反而能幫你快速融入本地商業圈。
五、小心“文化差異”帶來的尷尬
南美洲人的時間觀念和歐美不同,約好下午2點開會,2點半到場是常態。但這不代表他們不專業,相反,他們對人情關系的重視遠超合同條款。
另外,選校時留意當地治安,巴西某些城市的校區位于治安較差的區域,盡量選擇提供校車接送或宿舍集中的項目。有個學生親歷——剛去智利時帶著筆記本邊走邊查地圖,結果五分鐘內被路人提醒了三次“快收起來”。
六、校友網絡怎么用才不浪費
南美洲高校的校友圈有個特點,地域性強。比如阿根廷畢業生在烏拉圭、巴拉圭就業有優勢,但去墨西哥就可能不如本地校友吃得開。入學后第一時間聯系校友會,主動參加行業活動——這邊人喜歡在咖啡館聊合作,一封郵件不如一杯咖啡有效。
七、文憑認證要提前半年準備
打算回國發展的同學注意,南美洲部分國家的學歷認證流程復雜。比如巴西需要先到當地外交部公證,再送到中國大使館認證,整個過程可能耗時4個月。別等到畢業才辦,說一千,道一萬一學期就得開始跑手續。
寫到對了,提個醒,南美洲不是“歐美平替”,它的魅力在于獨特的商業生態和生活方式。避開這些坑,說不定你會在馬黛茶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