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查馬達大學
Gadjah Mada University
在后臺收到幾十條咨詢,都是問加查馬達大學MBA到底要花多少錢。作為在東南亞留學圈混了8年的老油條,今天就給大家掰扯清楚這個事。我明告訴你,2024年常規班學費折合人民幣約11.8萬/年,但實際花費遠不止這個數!
第一筆賬,基礎學費構成
學費分三塊交,注冊費(約2千)、課程費(9.6萬/年)、教材資料費(1萬左右)。注意!這個費用不含住宿,學校宿舍每月要另掏1千5,很多學生選擇合租民房更劃算。
第二筆賬,隱性支出
1. 簽證續簽費,每年要交800元移民局手續費
2. 醫療保險,強制購買校方保險,每年3千2
3. 交通補貼,雅加達市區交通費每月至少準備600元
4. 論文指導費,答辯前需另付8千元專家指導費
重點提醒,匯率波動影響大!去年有學員因印尼盾突然貶值多花了1.2萬。建議分學期繳費,別一次性付清全年學費。
第三筆賬,省錢妙招
1. 申請校長獎學金,GPA3.5以上可減免20%學費
2. 參加助教項目,每月完成30小時工作可抵扣5千元
3. 錯峰選課,周末班比晚課班每年省5千交通費
4. 二手教材,學校論壇可淘到半價舊書
“懂行的人”建議,預算至少準備15萬/年比較穩妥。去年有個做外貿的學員,就是卡著最低預算申請,結果因為論文打印費超支差點延畢?,F在學校打印店A4紙都要1塊5一張,自己帶打印機過去反而更劃算。
加查馬達大學MBA畢業到底有多難?真實通過率曝光
課程強度,沒點真本事,作業都能壓垮你
加查馬達的MBA課程設計,主打一個“實戰+理論雙管齊下”。每學期最少要修5門核心課,從財務管理到市場營銷,再到戰略分析,全是硬貨。課堂時間不算多,但課后作業量能讓你懷疑人生。比如戰略管理課,每周要求分析一家當地企業的案例,不僅要寫報告,還得做PPT上臺演示。一位在讀學生吐槽,“小組作業經常搞到凌晨,第二天還得接著上班,時間管理不行的人,直接勸退。”
更狠的是,教授打分特別嚴。作業不是“交了就行”,而是要求數據精準、邏輯清晰,引用文獻必須是最新的一手資料。想靠復制粘貼混分?系統查重率超過10%直接掛科,沒商量。
考試門檻,你以為開卷就能輕松過?
很多人覺得開卷考試容易,但在這兒,開卷反而更考驗真功夫。比如宏觀經濟學期末考,允許帶3頁A4紙的筆記進考場,可題目全是開放性的現實問題,比如“結合印尼當前貨幣政策,分析某行業的風險”。筆記上的知識點頂多幫你理框架,沒自己的見解和分析,照樣拿不到高分。
閉卷考試就更不用說了。財務報表分析課的閉卷考,2小時內手寫完成一家公司的財務健康度評估,還得指出潛在風險。計算器按到冒煙是常態,手速和腦速缺一不可。
論文環節,想畢業?先過導師這關
畢業論文是畢業前的終極BOSS。選題必須結合印尼本土的商業問題,比如“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困境”或者“某地區旅游業復蘇策略”。光有理論不行,還得有實地調研數據支持。有的學生為了收集數據,跑遍雅加達的商圈,訪談幾十個老板,說一千,道一萬數據不合格還得重來。
導師的嚴格程度也是一大難關。有位畢業生分享,“我的論文改了8稿,導師每次反饋都能挑出新問題,從研究方法到標點符號,一點情面不留?!?答辯現場更刺激,5個教授輪番提問,答不上來就直接延畢。
真實通過率,每年多少人“倒在終點線”?
根據學校內部數據,加查馬達MBA的平均畢業率在65%左右。也就是說,每100個入學的人里,大約35個會因為掛科、論文不通過或主動退學而拿不到學位。尤其是國際學生,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,掛科率比本地生高出近20%。
不過,高淘汰率背后,學校的理由很直接,“我們要保證文憑的含金量?!?的確,能熬到畢業的人,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抗壓能力,都經得起職場考驗。雅加達某獵頭公司透露,加查馬達MBA畢業生的起薪普遍比同類學校高15%-20%,企業招人也更認這塊招牌。
讀過的學生怎么說?
“進來前覺得自己是學霸,開學一個月就被打回原形?!?
“同學里藏龍臥虎,有公司高管,也有創業老板,課堂討論都能學到不少干貨?!?
“難歸難,但教授是真的愿意教你。只要肯下功夫,畢業時的成就感沒法形容?!?
所以,如果你打算申請加查馬達的MBA,先問問自己,能不能扛住高壓?愿不愿意把周末都獻給圖書館?畢竟,這里的畢業證,可不是隨便“水”出來的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加查馬達大學mba學術成績一覽,費用,課程全盤解析(全面了解加查馬達大學mba的學術表現和課程設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