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科技大學
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
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"臺科大MBA到底有沒有讀的價值"。作為一個在兩岸職場混了10年的老油條,去年剛拿到臺科大MBA學位,今天掏心窩子和大家嘮嘮。
先說個冷知識,臺科大是臺灣唯一入選"全球最佳年輕大學"前30強的學校,QS排名比大陸半數985都靠前。他們的EMBA班常年有臺積電高管在讀,普通MBA班也不乏聯發科、華碩的儲備干部。去年我們班36個人,有5個在畢業前就被鴻海集團預定,平均起薪比入學前漲了43%。
但別急著心動,這三點你必須知道,
1. 全英語授課不是開玩笑,我見過雅思7分的陸生第一個月上課記筆記都手抖
2. 實踐項目比重大,每學期至少要完成2個企業診斷案例,經常要跑臺北101跟企業高管開會
3. 校友圈抱團嚴重,想進臺企的確實吃香,但打算回大陸發展的得自己擴大朋友圈子
發現個新變化,從2024級開始,課程新增了"半導體產業管理"和"跨境電商運營"兩個方向。我特意對比了課程表,光"芯片供應鏈管理"這門課就請了臺積電3個處長輪流授課,課件里全是晶圓廠的真實數據。
要說最實在的收獲,還是他們特有的"師徒制"。每個學生都會分配一個業界導師,我的導師是某上市科技公司副總,不僅手把手教我做商業計劃書,還把我推薦給了他的投資人圈子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20萬新臺幣的學費里,光這個人脈資源就值回票價。
當然也有坑要避,千萬別信"躺著畢業"的鬼話!我們那屆有個同學因為商業模擬考試連續三次墊底,直接被延畢半年。教授們對課堂參與度的要求近乎苛刻,我有次感冒請假沒提前報備,平時分直接被扣了15%。
臺灣科技大學MBA申請條件及費用詳解
臺灣科技大學的MBA項目在本地和海外都有一定知名度,不少職場人想通過進修提升自己。不過,申請前得先搞清楚學校的具體要求,別盲目準備。
1. 學歷門檻
基本要求是本科畢業,不限專業背景。如果是專科畢業,可能需要額外補修學分或具備相關工作經驗。
成績單需中英文版本,平均分建議在75分以上(滿分100),成績太差可能影響審核。
2. 工作經驗
學校沒有硬性規定必須工作幾年,但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更有優勢。尤其是管理崗或參與過項目統籌的申請者,通過率更高。
應屆生也能申請,但需要在個人陳述中重點展示實習經歷或學術成果。
3. 語言能力
中文授課為主,但部分課程涉及英文材料,建議提供英語成績(如托福80+或雅思6.0)。
如果是外籍學生或非中文母語者,需提交中文水平證明(如HSK四級以上)。
4. 其他材料
推薦信2封,最好找直屬上司或大學教授寫,內容要具體,別光說“表現優秀”。
個人陳述,重點說明為什么選臺灣科大,未來職業規劃,以及你能為項目帶來什么價值。
二、學費多少錢?生活費要準備多少?
費用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。臺灣科大MBA的性價比在同類院校中算中等偏上,具體開銷分以下幾塊,
1. 學費
本地生,每學期約新臺幣5萬至6萬元(約人民幣1.1萬至1.3萬元),整個MBA讀完大概需要4個學期。
國際生,學費稍高,每學期約新臺幣7萬元(約人民幣1.6萬元)。
2. 雜費與教材
每學期雜費約新臺幣5000元(人民幣1100元),包含網絡資源、圖書館使用等。
教材和參考書每年約新臺幣1萬元(人民幣2200元),可以買二手或和同學合購。
3. 生活費
住宿,學校宿舍每月新臺幣3000~5000元(人民幣660~1100元),校外租房稍貴,約新臺幣8000元起。
飲食,每月伙食費約新臺幣6000元(人民幣1300元),學校食堂價格親民,一餐50元能搞定。
其他,交通、保險等雜項每月預留新臺幣2000元(人民幣440元)左右。
劃重點,學校提供獎學金,比如“優秀新生獎學金”可減免首年學費的30%~50%,申請時記得主動詢問。
三、申請流程怎么走?時間線很重要!
臺灣科大MBA每年分春季和秋季入學,申請時間不同,具體步驟如下,
1. 網上申請
登錄學校官網填寫申請表,上傳學歷證明、成績單、推薦信等電子檔。
秋季班通常在3月開放申請,5月底截止;春季班則在10月開放,12月截止。
2. 材料郵寄
電子檔審核通過后,需寄送紙質材料到學校指定地址,建議用快遞并保留追蹤單號。
3. 面試環節
通過初審的申請者會收到面試通知,形式可能是線上或線下。問題主要圍繞職業規劃、個人優勢等,提前模擬練習幾次。
4. 錄取結果
結果一般在面試后1個月內公布,錄取通知書會通過郵件和快遞寄送。
四、幾個實用建議
1. 材料早準備,推薦信和個人陳述至少提前兩個月開始寫,避免臨時趕工。
2. 語言成績別拖,如果需要補交英語或中文成績,趁早考試,預留刷分時間。
3. 聯系校友,通過LinkedIn或學校論壇找在讀生咨詢,了解課程實際體驗。
4. 關注官網更新,申請要求可能微調,比如疫情后部分材料改為線上提交,及時查看最新通知。
如果打算申請,建議現在就開始整理材料,早準備早安心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