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德林行政、金融和技術大學
Universidad EAFIT
麥德林行政、金融和技術大學的MBA項目近幾年被不少職場人關注,但網上信息零散,很多人糾結“這項目到底值不值”。作為一名接觸過多個海外MBA項目的教育咨詢顧問,我用最直白的大實話,幫你捋清楚關鍵點。
話不多說,值不值,得看你的需求。 如果你是沖著“全球TOP100名校光環”去的,那可能會失望——這所學校在哥倫比亞當地屬于優質院校,但國際排名并不靠前。但如果你需要的是“高性價比的實戰型課程”,那它確實有獨到之處。
三個核心優勢值得關注,
1. 學費親民,全程學費約合人民幣12-15萬(視匯率浮動),比歐美同類項目低40%以上,學校還提供分期付款政策。
2. 課程接地氣,每周六集中授課+線上案例研討的模式,特別適合在職人士。去年新增的“拉美市場跨境電商實戰”模塊,有學員反饋“直接用到自己公司的智利業務拓展中”。
3. 人脈有特色,同學多是拉美地區企業中高層,想做拉美市場生意的,這里能接觸到第一手資源。去年畢業的張姐(化名)就通過同學牽線,把義烏小商品賣進了波哥大超市。
需要注意的短板,
學歷認證需提前確認,雖然該校受哥倫比亞教育部認證,但國內留服認證要核對最新名單
語言門檻,雖然是西語授課,但2023年起提供英語同步翻譯耳機,課堂交流基本無障礙
校友網絡局限,比起歐美名校,國內校友較少,主要資源集中在拉美地區
適合這三類人選擇,
外貿公司中層,需要開拓拉美市場
想低成本獲得海外碩士學歷的職場人
西語背景或計劃深耕拉美地區者
對了說句大實話,沒有完美的MBA項目,關鍵看你的錢和時間花得是否對癥。隔壁老王去年讀完這個項目,雖然沒實現“升職加薪”的預期,但靠著課程期間談成的兩個訂單,早就把學費賺回來了。
麥德林MBA申請材料清單
想申麥德林MBA,材料準備得全乎兒、靠譜兒,直接決定你能不能從人堆兒里被撈出來。網上信息七零八碎,很多人搞不清到底要啥,今天咱就掰開了揉碎了說,手把手教你備齊材料,“躲坑”不踩雷。
1. 成績單,別小看這張紙
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的成績單,都得老老實實交上去。學校一般要求中英文對照版本,蓋學校紅章,密封在信封里。如果畢業多年聯系原學校麻煩,提前倆月就得開始跑手續。成績有掛科?別慌,附個簡短說明,解釋原因(比如當時身體不好),重點強調后來的進步。
2. 簡歷,突出“管過事兒”的經驗
MBA不是學術項目,人家看重你帶過團隊、搞過項目、解決過實際問題。簡歷別寫成崗位說明書,重點寫成果。比如,“帶5人小組3個月搞定新產品上線,銷售額漲了30%”比“負責產品管理”實在多了。工作經歷短的,把實習、校內活動甚至志愿經歷拎出來,但要和數據掛鉤。
3. 推薦信,找對人比找“大牛”重要
很多人以為推薦人頭銜越大越好,結果推薦信寫得假大空。其實,直屬上級或合作過的客戶才是最佳人選——他們能說出具體例子,比如“他在跨部門項目里怎么協調矛盾”。提前給推薦人發個材料包,包含你的簡歷、申請動機、想突出的能力點,省得他們現編。
4. 個人陳述,講個接地氣的故事
別扯“從小夢想改變世界”這種虛的,招生官更想聽你為什么選麥德林、未來想干啥、MBA怎么幫你搭橋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在制造業干了5年,可以寫“想通過MBA系統學供應鏈數字化,回國推動中小工廠轉型”。字數控制好,啰嗦的直接刪,結尾不用喊口號,實在點兒就行。
5. 語言成績,卡線過也別拖后腿
托福100+或雅思7.0是基礎門檻,如果考了多次,選最高分提交。語言成績擦邊過的,可以在其他材料里找補——比如簡歷里寫“主導過國際項目,英語溝通無障礙”,推薦信里提“擅長跨文化協作”。
6. GMAT/GRE,分數不夠,經驗來湊
麥德林對GMAT沒有硬性分數線,但650分以上算穩妥。如果分不高,但工作里有亮眼業績(比如業績翻倍、帶過百人團隊),在文書里重點強調。考了3次還不到600?先工作兩年積累經驗再申,比硬剛考試強。
7. 其他零碎,細節別掉鏈子
申請表格,填完檢查三遍!錯別字、日期寫反、漏填必填項,顯得特不專業。
工作證明,找HR開在職或離職證明,注明職位、工作時間,蓋公章。自由職業或創業的,用合同、流水、媒體報道替代。
申請費,確認支付方式,信用卡還是跨境轉賬,提前換好外幣,別卡截止日期對了一天交。
說一千,道一萬嘮叨一句,材料交齊后,定期查郵箱(包括垃圾箱),有些學校會郵件補材料。麥德林的審核周期大概4-8周,等著的時候可以翻翻教授的研究方向,面試可能用得上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麥德林行政金融和技術大學mba,值得上嗎?申請門檻和吸引力綜合考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