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利圣地亞哥大學
Universidad de Santiago de Chile (USACH)
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問智利圣地亞哥大學MBA到底怎么申請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。先說最實在的,這項目適合兩類人,一是想開拓拉美市場的職場人,二是預算有限又想拿國際學歷的(學費比歐美便宜近半)。
申請材料要準備這四樣,首先是本科畢業證(自考本科也行,但得做海牙認證),其次工作證明必須滿3年(實習不算),第三是英語成績(雅思6分或托業750分以上),對了要交2封推薦信(最好是直屬上司+合作客戶)。特別注意他們有個隱藏要求——申請視頻得用西語錄(學校官網有模板),雖然課程是英語授課,但校方說這是考察跨文化適應能力。
面試環節有三個必問題,①為什么選擇智利而不是其他國家 ②未來五年職業規劃 ③能否接受每月集中授課(每次連續上課5天)。去年有位學員就栽在第三個問題上,他說希望彈性安排時間,結果直接被拒。這里提醒大家,校方特別看重時間管理能力。
學費方面分三檔,本地學生約8萬人民幣,國際生12萬左右,中國學生走"南南合作"通道能砍到10萬。住宿別選學校宿舍,周邊Colina區的民宿月租才1500元還包早餐,比住市區劃算得多。
智利圣地亞哥大學MBA畢業難度大嗎?
說到讀MBA,很多人會先想到美國常青藤或者歐洲名校,但近幾年,拉美地區的商學院也逐漸進入大家視野。智利圣地亞哥大學的MBA項目因為性價比高、國際化程度強,吸引了不少中國學生。不過,很多人心里嘀咕,這學校的MBA到底好不好畢業?今天咱們就嘮點實在的,結合課程設置、畢業要求以及校友的真實反饋,把這事兒說清楚。
一、課程安排到底緊不緊?
圣地亞哥大學MBA分為全日制(12個月)和在職(24個月)兩種模式。不管是哪種,課程密度都不低。每周至少20小時課時,還不算小組討論和課后作業。核心課包括財務分析、戰略管理、市場營銷等,和歐美MBA內容框架類似。但有一點不同——☆教授特別喜歡用拉美本土案例☆,比如智利礦業公司運營、阿根廷農產品出口策略。對于不熟悉拉美市場的學生,前期需要花時間補背景知識。
另外,學校強制要求完成至少一個跨國合作項目。比如去年有小組被分配到和秘魯企業合作,解決供應鏈問題。這種實戰項目很鍛煉人,但溝通成本高,時差、語言、文化差異都可能拖進度。如果團隊協作能力一般,這一關會比較吃力。
二、考試和論文卡得嚴嗎?
先說考試。每門課通常有兩次大考+平時作業分,掛科率大概在15%左右。不過別慌,教授會給一次補考機會。據畢業生透露,真正卡人的不是考試,而是☆課堂參與度☆。南美教育風格注重互動,如果你整學期悶頭記筆記不發言,就算筆試高分,也可能被扣“課堂貢獻分”。
論文方面,學校要求1.5萬到2萬字的實證研究,必須用西班牙語或英語撰寫。選題必須和拉美經濟相關,比如“智利新能源政策對企業的影響”“中國與智利自貿協定下的商機”。☆答辯委員會有3位教授☆,提問角度很犀利,尤其關注數據來源是否可靠。有人改了5版才通過,也有人因為訪談樣本量不足被要求重做調研。
三、語言關是不是攔路虎?
雖然官網寫著“支持英語授課”,但實際情況是——50%以上的選修課只有西語版本,而且當地企業參觀、校友活動基本用西語交流。學校提供免費語言班,但進度很快,從零基礎到能聽懂專業課,至少得提前半年準備。有學生吐槽,“以為英語夠用就行,結果小組討論時,智利同學說著說著就切換成西語,只能干瞪眼。”
四、出勤率管得有多嚴?
這一點和國內很不一樣。每門課缺勤超過3次直接掛科,生病必須出示醫院證明。因為班級規模小(每屆30人左右),教授一眼就能發現誰沒來。曾經有人因為回國參加婚禮曠課兩天,差點被勸退。校方的態度很明確,“MBA不是混文憑的地方,時間管理是基本素質。”
五、“懂行的人”怎么說?
采訪了幾位中國畢業生,說法比較兩極,
順利畢業的張學長,“比想象中難,但教授愿意幫忙。我寫論文時,導師每周和我約一次咖啡廳討論。”
中途放棄的李同學,“小組作業太折磨了!本地學生晚上10點才回消息,根本跟不上他們的節奏。”
目前在讀的王姐,“別指望水過去,但認真跟著節奏走,按時完成任務,畢業沒問題。”
所以到底難不難?用一位校友的話說,“比不了哈佛的學術壓力,但絕對比大多數‘交錢就拿證’的項目扎實。” 如果西語水平過關,有拉美工作意向,或者想低成本獲取國際視野,這個MBA值得考慮;但如果只想快速鍍金,建議三思——這里的圖書館凌晨兩點還亮著燈,可不是開玩笑的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