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茲堡大學
University of Pittsburgh
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問美國MBA申請,發現大家特別關注匹茲堡大學的項目。今天就以我幫學生規劃留學的經驗,說點大實話。
一、匹大MBA的三道門檻
1. 工作經驗卡得嚴,官網說2年就行,但實際錄取的平均是4.5年。去年有位做供應鏈管理的申請人,3年半工作經驗+帶過5人團隊,反而比某大廠5年普通崗的申請者更快拿到offer
2. 語言成績要雙達標,托福100+/雅思7.0是明線,暗線是口語單項。去年有個學生總分103但口語22,被要求加修語言課。建議考到口語24+更穩妥
3. 推薦信要"說人話",千萬別用模板!去年有位申請人讓直屬領導寫了真實案例,如何用三個月改善部門跨文化溝通效率,比那些空泛夸贊的推薦信管用得多
二、燒錢攻略(2024版)
全日制項目最新學費是$49,500/年,但要注意三個隱形消費,
案例分析課要自購商業數據庫會員(約$200/學期)
國際學生強制醫療保險$3,280
紐約/硅谷企業參訪周(交通住宿自費約$1500)
省錢竅門,參加校內的Graduate Assistant項目,每周工作20小時,最多能減免60%學費。去年有學生靠這個+校外兼職,兩年總共只花了$38,000
三、過來人的血淚建議
1. 避開3月申請高峰,每年1-2月遞交的材料,審核速度比旺季快2周
2. 視頻面試要對著鏡子練,招生官特別關注微表情,有位申請人因為全程沒笑容被放入waitlist
3. 文書要帶"煙火氣",別寫假大空的職業規劃,說說你觀察到的小商機。去年有申請人寫自己在社區超市發現老年人購物痛點,反而獲得獎學金
學姐提醒,匹大MBA的校友資源集中在制造業和醫療領域,想轉金融的要慎重考慮。建議提前聯系在讀學生了解課程強度,很多人吐槽周末要花20小時做小組作業。
美國MBA真實開銷,這些錢根本省不掉
說到去美國讀MBA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“貴”。但具體貴在哪兒?哪些錢是必須花的?今天咱就掰開揉碎了聊一聊,那些你根本繞不過去的硬性開銷。
一、學費,公立私立差距能買輛豪車
美國TOP30商學院的學費,這兩年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躥。公立學校像UC伯克利這類,兩年下來學費大概8-9萬美元打底。私立院校更狠,哈佛、沃頓這些大佬,2023年學費直接飆到16萬刀起步。注意這只是基礎學費,還沒算每年3%-5%的漲幅。
二、教材費,買書買到肉疼
別以為交了學費就完事了。MBA課程動不動就要買最新版教材,有的教授還喜歡自己出講義。二手書?熱門課程的書早就被搶光了。平均下來,每學期光買書就得準備1000-1500美元。有些案例分析課更絕,直接跟哈佛出版社買電子版權,這筆錢學生得自掏腰包。
三、醫療保險,不買不讓注冊
美國大學強制要求國際生購買醫療保險,這事兒沒得商量。像紐約大學這種,一年保費直接干到4000多美元。有些同學想省錢買校外保險,結果發現學校根本不認——必須買他們指定的套餐。
四、校友活動費,隱形成本最坑人
開學第一個月你就會發現,MBA項目里藏著各種“會員費”。工作中心的年度會費、案例比賽報名費、行業俱樂部入會費...七七八八加起來,第一年至少2000美元起步。最要命的是企業參訪活動,去趟硅谷三天,交通住宿又得搭進去800多刀。
五、生活成本,住地下室也得花錢
東西海岸的房租能貴到你懷疑人生。在波士頓租個離學校近的老公寓,單間月租沒有2000刀根本拿不下來。吃飯更夸張,學校食堂一頓簡餐15美元起,中餐館點個外賣隨隨便便30刀。兩年下來光吃飯住宿,沒個5萬美元真打不住。
六、交通費,看著不多積少成多
別小看日常通勤,紐約地鐵月票127美元,打Uber去機場一次70刀,寒假回國機票2000刀起步。要是參加外地的招聘會或者行業會議,來回機票+酒店又是好幾百。這些零碎開支兩年攢下來,輕松突破1萬美元。
七、社交應酬,不花錢沒人脈
MBA最值錢的就是校友資源,但維護關系得真金白銀砸出來。周五晚上的酒吧聚會,人均消費50刀起;校友聚餐AA制,一頓飯吃掉100刀太正常。更別說那些高端酒會,光入場費就要300美元。這些社交開支,兩年沒個1.5萬美元根本玩不轉。
八、簽證雜費,花錢買罪受
從申請階段的SEVIS費350刀,到簽證費160刀,還有各種成績單認證、快遞費。入學前這些零碎開銷加起來就得小1000美元。畢業后要是想留美工作,申請OPT又要扔進去410刀申請費。
看到這兒可能有人要問,能不能打工補貼?現實很骨感——MBA課業壓力大到飛起,每周能有10小時打工時間就算不錯了。時薪20刀的工作,兩年下來賺的錢還不夠交稅。所以說哈,打算去美國讀MBA的朋友,預算千萬往多了算,那些說能“低成本讀名校”的中介,八成是在給你畫大餅呢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