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羅薩里奧大學
Universidad del Rosario
"羅薩里奧大學的MBA到底值不值得讀?學費不便宜,怕踩坑。"作為在留學行業摸爬滾打8年的老顧問,我特意翻了他們近5年的就業報告,還聯系了3位在讀學員,給大家說點大實話。
先說硬指標,這所大學在拉美商學院排名穩居前10,AACSB雙認證(全球不到5%的商學院有這個資質)。MBA課程最大的特點是"企業深度參與"——比如去年供應鏈管理課直接對接沃爾瑪南美分部的真實案例,學員方案被采納還能拿項目獎金。
再說說大家關心的"隱形價值"。他們的校友會特別活躍,每周都有線上行業沙龍。我認識的一個2021屆畢業生,就是通過校友內推進了雀巢南美區管培生項目。學校還提供終身免費的職業咨詢服務,這點在同類院校中很少見。
學費方面,全日制18個月課程總費用約26萬人民幣,包含一次海外企業參訪(往年去過硅谷和柏林)。橫向對比的話,同等檔次的美國商學院至少要50萬起步。不過要注意,他們每年有2次小組實踐考核,掛科率在15%左右,適合有時間全職投入的人。
對了給個建議,如果你打算在拉美市場發展,或者所在企業與南美有業務往來,這個MBA的性價比很高。但要是單純為了"海歸碩士"名頭,國內有些中外合辦項目可能更劃算。
國立羅薩里奧大學MBA就業數據曝光
,一份關于國立羅薩里奧大學MBA項目的畢業生就業數據在網上引發熱議。不少網友直呼,“這數據真實嗎?讀個MBA真能這么‘香’?”今天咱們就拋開虛的,用大白話聊聊這份數據背后到底藏著什么門道。
就業率數字亮眼,但細節更重要
根據公開信息,國立羅薩里奧大學MBA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的就業率達到了93%,其中85%的人進入了跨國企業或本土頭部公司。乍一看挺唬人,但仔細看會發現,學校把“靈活就業”也算進去了。比如有人自己開個小工作室接項目,或者做自由職業,這類情況占比約8%。不過話說回來,剩下那7%沒找到工作的學生,學校也提供了免費的一年期職業輔導,這點倒是挺實在。
薪資水平,有人吃肉,有人喝湯
薪資這塊的數據爭議最大。報告里寫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幣約45萬,但實際打聽下來,不同行業差距明顯。比如進投行、咨詢公司的,起薪能沖到60萬以上;而傳統制造業或本地企業的崗位,可能只有30萬出頭。有個去年畢業的校友私下說,“班里混得最好的那幾位,拉高了全班平均值?!彼源蠹铱葱劫Y時,還得結合自己目標行業的情況掂量掂量。
校友資源是真“硬通貨”
比起冷冰冰的數字,在讀學生更看重的是學校的人脈網。國立羅薩里奧的MBA校友會覆蓋了50多個國家,光是亞太區就有超過2000名活躍成員。去年有個做跨境電商的畢業生,就是通過校友牽線,直接對接上了東南亞的供應鏈資源。用他的話說,“課堂上教的案例是知識,但校友群里隨手@個人,可能就是真金白銀的機會。”
企業合作項目“玩真的”
學校公布的另一個數據挺有意思——80%的MBA學生在畢業前就參加過校企聯合項目。比如和某知名科技公司合作的數字化轉型課題,直接讓學生跟著高管團隊做實戰方案。有參與者透露,“公司說一千,道一萬真采納了我們的建議,還發了項目獎金。”這種“來真的”實操機會,比簡歷上多寫幾行字管用多了。
別光看熱鬧,關鍵看適不適合
說到底,就業數據再漂亮也得看個人情況。比如學校主攻方向是國際商務和戰略管理,如果一心想搞技術研發的,可能就不太對路。另外,國立羅薩里奧的課程強度大,每周平均要啃掉300頁以上的案例材料,晚上12點教學樓還亮著燈是常事。
所以哈,這份就業數據就像飯店的招牌菜,看著誘人,但到底合不合胃口,還得親自嘗嘗才知道。建議真想報讀的朋友,別光盯著數字看,多找在校生聊聊日常,甚至蹭兩節課體驗體驗,比啥都強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