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桑國際管理學院
IMD
洛桑國際管理學院(IMD)的MBA項目全球排名前10,但很多人在申請階段就踩了坑。今天咱們聊點實在的——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申請這個項目,小研根據近3年成功案例個人覺得了最適合的4類人。
第一類,外企高管預備役
最近接觸的申請者王總,36歲在某500強亞太區(qū)做總監(jiān),公司明確說"升副總必須有國際頂級商學院經歷"。IMD的1年制課程特別適合這類急需鍍金的中層管理者,申請時要重點突出帶過10人以上的跨國團隊經驗。
第二類,創(chuàng)業(yè)老板轉型
去年有個做跨境電商的老板,公司年流水2億但想轉行做投資人。IMD的創(chuàng)業(yè)管理方向+瑞士當地風投資源正好匹配。這類申請人要注意展示商業(yè)嗅覺,公司流水證明比GMAT成績更重要。
第三類,金融從業(yè)者深造
蘇黎世校區(qū)的量化金融課程是隱藏王牌!有個投行朋友730分GMAT都沒錄取,后來發(fā)現是沒突出CFA三級和衍生品交易經驗。記住,金融背景申請人必須提交具體項目案例。
第四類,職業(yè)轉型關鍵期
遇到個35歲的IT架構師想轉產品總監(jiān),IMD的行業(yè)轉換率高達87%。關鍵要在文書里講好轉型故事,比如參加過產品創(chuàng)新大賽,或主導過用戶增長項目。
常見問題,
1. 必須考GMAT嗎?去年有8%的錄取者沒提交,但要有10年以上管理經驗補償
2. 學費真值98萬?含3次國際考察和1對1職業(yè)輔導,比同類項目多4項服務
3. 畢業(yè)難度大嗎?小組作業(yè)占60%,找對隊友比個人能力更重要
洛桑MBA畢業(yè)難度大嗎?真實反饋來了
說到洛桑MBA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“國際名校”“含金量高”,但同時也擔心,“這項目畢業(yè)會不會特別難?”今天咱們不聊虛的,直接上干貨,結合在讀學生和畢業(yè)生的真實經歷,聊聊大家最關心的畢業(yè)難度問題。
一、課程強度,不輕松,但也沒那么嚇人
洛桑MBA的課程設置確實緊湊,尤其前半年。每周平均4-5門課,每門課都有小組作業(yè)、案例分析和個人報告。有學生吐槽,“晚上12點還在改PPT是常態(tài),但熬過前三個月,節(jié)奏就能適應了。”
教授對作業(yè)要求高,尤其是數據分析和商業(yè)模型這類硬核內容,想糊弄基本沒可能。不過好在同學之間互助氛圍濃,不少小組會自發(fā)組織“深夜學習局”,互相補短板。
二、考試怎么過?別指望臨時抱佛腳
期中期末考占最終成績的40%左右,題型以開放案例題為主。一位去年畢業(yè)的校友說,“考試不是背課本就能過的,得真的理解透理論,還得會結合實際。比如考市場策略,可能直接給一家瑞士本土企業(yè)的真實數據讓你現場分析。”
掛科率不算高,但補考壓力大。如果某一門課兩次補考不過,可能面臨重修甚至延期畢業(yè)。不過教授會給重點范圍,平時多去辦公室答疑的學生明顯更穩(wěn)。
三、最讓人頭疼的其實是“隱形任務”
除了明面上的課程,還有兩件事讓很多人措手不及,
1. 跨文化小組合作,組員可能來自5-6個國家,時差、語言習慣、工作風格差異大。有同學苦笑,“開個線上會得協調3個時區(qū),印度隊友總愛臨截止日期前改方案。”
2. 行業(yè)實踐項目,第二學期要和真實企業(yè)對接做咨詢方案,客戶要求高,改十幾版是常事。但好處是這段經歷直接能寫進簡歷,不少人的工作機會就是這么來的。
四、畢業(yè)卡人嗎?教授態(tài)度很實在
和某些嚴卡畢業(yè)率的學校不同,洛桑的教授普遍態(tài)度是,“只要你跟得上進度,我們巴不得你按時畢業(yè)。”論文答辯的關鍵在于選題的實操性,純理論分析容易被挑刺。去年有個學生研究瑞士鐘表業(yè)數字化轉型,因為訪談了歷峰集團的高管,直接拿了Distinction(優(yōu)秀)。
五、“上岸人”的大實話
別選太多選修課,看著人工智能、區(qū)塊鏈這些課很誘人,但 workload 疊加起來真的會崩。
提前練英語寫作,特別是沒留過學的同學,商業(yè)報告和學術論文的寫作套路完全不同。
利用好校友資源,很多教授會直接推薦實習機會,臉皮厚一點多主動問。
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——難嗎?用一位在讀生的話說,“比上班累,但一年后的成長肉眼可見。”時間管理能力強、能抗壓的人,完全能順利過關。如果指望混日子拿文憑,那建議換個項目。
對了補一句,別被“淘汰率”傳聞嚇到,實際主動退學的比不過的人多,大部分是因為家庭或工作原因放棄。周末去萊芒湖邊走一圈,看看那些抱著電腦喝咖啡趕作業(yè)的家伙,就知道答案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洛桑國際管理學院MBA評析,教學質量、申請和必修課 (了解洛桑國際管理學院MBA)
洛桑國際管理學院mba調整好狀態(tài)也是申請畢業(yè)的機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