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均館大學
Sungkyunkwan University(SKKU)
"老師,我準備去韓國讀成均館MBA,但中介說畢業后年薪能有40萬?這也太夸張了吧?"今天咱們就用最直白的大實話,扒一扒這個項目的真實薪資水平。
先看官方數據,成均館大學公布的2022屆MBA畢業生平均年薪約合人民幣28萬。注意這個數字是稅前收入,包含獎金和各類補貼。但真實情況是,薪資水平兩極分化嚴重——進三星、LG這類財閥企業的,確實能拿到35-40萬;但去中小企業的新人,起薪可能只有18萬左右。
要說值不值,關鍵看三點投入產出比,
1. 時間成本,全日制3年(含半年韓語預科),比國內專碩多花1年
2. 經濟賬,總花費約50萬(學費+生活費),獎學金能減免30%左右
3. 隱形福利,應屆生可申請韓國D10求職簽證,最長給2年找工作
重點說說大家最關心的薪資差異,
金融行業,證券/投行崗平均32萬,比國內同崗位高40%
制造業,汽車/電子類年薪25萬起步,但漲薪慢
中資企業,華為韓國分公司給到28-35萬,要求中韓雙語流利
創業群體,約15%選擇跨境電商,前三年平均收入18-25萬
必須提醒的三大坑,
1. 別迷信QS排名,成均館綜合排名雖高(2023QS99),但企業更看重具體專業實力
2. 語言關要過硬,很多高薪崗位要求TOPIK6級+雅思6.5雙證
3. 實習決定成敗,建議至少做2份韓國本土企業實習,時薪約100元/小時
個人建議,如果你本科是理工科背景,想轉商科進韓企,這個項目性價比不錯。但要是文科生想留韓國發展,可能不如直接讀語言類專業劃算?,F在很多學員選擇"韓國讀研+國內就業"的模式,回國后在長三角地區平均能拿18-25萬年薪。
韓國碩士回國找工作,哪些專業最吃香?
不少在韓國讀完碩士的留學生私信問我,“哥,回國干哪行能少走彎路?”今天咱就嘮點實在的,說說哪些專業回國后特別“扛打”。
一、IT和電子工程,技術流永遠吃香
韓國半導體和通信技術那是真硬核,三星、LG這些大廠出來的學生,回國進華為、小米這些科技公司特別對路子?,F在國內芯片研發、5G建設正缺人,會搞AI算法或者物聯網開發的,月薪2萬起步都是常事。關鍵是這些崗位不看你是哪畢業的,手里有真本事就能上。
二、韓語教育+,會說話就是生產力
別覺得學韓語沒技術含量,現在培訓機構搶韓語老師都搶瘋了。北上廣深那些少兒韓語班,時薪300起跳。要是再考個國際教師資格證,去國際學校當老師更穩當。有些機靈的把韓語和電商結合,幫公司帶韓國貨直播,提成比工資還高。
三、傳媒與視覺設計,玩轉韓流就對了
追過韓劇的都知道他們的包裝有多厲害。學數字媒體藝術或者視覺傳達的,回國搞短視頻運營、廣告策劃特別吃香。現在國產美妝品牌都在學韓系包裝,懂韓式設計風格的設計師,在杭州、廣州這些電商城特別搶手。
四、國際貿易,中韓生意經越做越活
青島、威海這些地方滿大街的韓企辦事處。學國際貿易的要是懂中韓海關政策,再會點跨境電商運營,很多公司直接給安家費。特別是會處理中韓自貿協定文件的,年底分紅能多拿好幾個月的工資。
五、金融管理,錢生錢的門道
韓國高校的金融建模課確實有一套,回國進證券公司做數據分析挺對口。現在很多私募基金盯著韓國市場,需要既懂韓國財團運作模式,又熟悉國內監管政策的人才。有個朋友在首爾大學讀的財務管理,回國后在寧波幫企業做對韓投資方案,三年就自己開咨詢公司了。
選專業這事兒就跟買股票似的,得看長期趨勢?,F在國內新能源車、生物醫藥這些領域和韓國合作越來越多,這些方向也值得提前布局。最重要的是把在韓國學到的那套精細化做事方法帶回來,這才是最大的競爭力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成均館大學MBA解鎖,優勢、標化成績和教育水準 (解鎖成均館大學MBA)